本著一顆八卦的心,我可是表白墻的深度潛水者。有一次,從表白墻找到了丟失多日的胸針,從此更是表白墻的愛好者,它發(fā)的每一個說說,我都看。
直到,在里面竟然瞧見了我自己的學生,沒有打碼,下面說的話也是難聽之極,什么沒長眼睛了,什么不要臉,什么難聽說什么,洋洋灑灑一大段。我仔細瞧著,不過是覺得我那三個學生占了他們吃飯的座位,影響她和男朋友共進午餐了。呵呵,多大的事兒。劃過去也就過去了。下午,三個男生跑到我辦公室,一副氣得不行的樣子,說,午覺醒來就發(fā)現QQ信息要炸了,好多認識的同學詢問是怎么回事,言語中表露的是,你平時不是這樣的呦,怎么還搶人家小姑娘的座位。三個小伙向我求助,老師,怎么辦啊,這回可丟大人了,我們真沒發(fā)現那個座位有人啊,當時都已經是十二點多了,也過了飯點了,本來餐廳就沒多少人了,沒想還被人這樣冤枉。老師,我們要不要回懟過去?
(⊙o⊙)…肯定是不行的啊,要不你懟回去,她再罵回來,戰(zhàn)爭肯定要升級,試試找到她,和她解釋清楚,行不行?學生接受了我的建議。幸運的是,他們很快找到了那個小姑娘。小姑娘估計也覺得自己做的不好,就委托表白墻進行了澄清,把那三個男生的照片也給刪掉了。
這其實是一件很小很小的小事,座位被占了,大不了換一個就是。但是如果戾氣太重,把事情發(fā)到表白墻上,全校將近兩萬的學生都在閱讀,事情就麻煩了。
前天,我又在表白墻看到了我的學生,指明學院,指名道姓,又是一個狗血的小作文控訴,說是搶了她舍友的志愿者名額。呵呵,又是一件“大”事。我的學生一臉無辜,因為在填共享表格,誤刪了別人的信息,但是他又改回去了。大概率是那個學生并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改回來了,非常生氣,就把氣憤的情緒發(fā)表出來了。
這都是非常非常小的事情。我記得有一個事件,也不知道是誰把一個女生的手機號、QQ號都公布出來,以至于女生接到了好多猥瑣男的求愛信息,搞得女生苦不堪言。
很多人都以為某高校的表白墻就是學校管理的,其實不然,它是一個民間組織,根本不受學校管理。這類自媒體平臺借用學校名號,對校內學生影響力極大;但又通常未獲得學校授權,有時候運營團隊甚至全部由校外人士組成。校內范圍的強影響力,外加缺乏有效監(jiān)管,使得各種“表白墻”一度成為了廣告營銷、失實信息甚至網絡暴力的溫床。學校宣傳部一提表白墻就直撓頭。
其實,“表白墻”理應協(xié)調同學關系、把關投稿內容,絕不能為了吸引眼球而放縱投稿,更不能惡意炒作、推波助瀾。使用“表白墻”的校內同學也應當自律,無論是現實空間還是在“表白墻”等網絡上的自媒體平臺,互相尊重都是同學間交往的重要原則。校內“表白墻”平臺的匿名性特點,不是肆意發(fā)泄的借口。讓“表白墻”回歸同學互幫互助、友好交流的定位,還同學們一片自由溝通的網絡凈土!
吐槽的發(fā)布